校教字〔2009〕33号《安徽农业大学关于加强“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2016-12-05 浏览次数:

各学院、函授站(点),校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组通字[2007]29号)和省教育厅关于我省“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我校农业高等教育的综合优势,结合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统筹调度校内教学科研资源和力量,扎实推进我校“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持续、深入开展,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一村一名大学生” 人才培养工程是我校以“大别山道路”为标志的办学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拓展和延伸,是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重大工程。推进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安徽省委一系列农业、农村工作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和我校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为培养目标,以“知政策、懂技术、能管理、会经营”为基本规格,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农村基层工作需要,着力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才能,综合素质较高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大别山道路”办学特色,为造就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2.目标任务。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认真研究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技术的现实需求,在全面总结“大别山道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校农业高等教育的综合优势,统筹调度校内教学科研资源和力量,争取在5年时间内,为我省基层行政村级单位定向培养6000-8000人规模的国民系列教育大学生专门人才,从而有效提高我省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服务农业、繁荣农村和富裕农民的目标。
二、解放思想,强化 “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特色
3.专业设置。“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在我校具有成人高等教育属性,目前只限于专科层次,学习形式为函授,学制2.5年。其专业设置在我校当年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专业目录内,由我校与实施市、县主管部门共同确定。根据地方区域性经济和产业布局特点,确需突出某一技术领域时,可报经学校批准,在该专业设置中建立适宜的专业方向。
4.教学点选定。针对农村工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实际,“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要探索与农时、农事相衔接的教学模式,实施灵活方便的站点教学方式,尽力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函授教学点应该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相应的教育培训资质以及相关经验,能够满足函授学员教育管理要求和面授期间的教学生活需求。其设置,可在征询当地组织部门的推荐意见后,逐个进行实地考察、选点落实。并根据《安徽省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报市、省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备案。
5.修订培养方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主动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农村工作实际、基层组织建设、学员岗位需求,按专业、分区域制定“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上应遵循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同时充分考虑学员职业特征、工作性质和个人发展需要,符合教育规律和成人学习特点,具有相应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突出政治理论、涉农政策法律、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领导科学等,实行规范的学历教育。
6.招生录取。保持与各市、县组织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各地“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进程及其年度指标分解落实情况,按照省教育厅主管部门工作部署,汇总申报专业招生计划。以各地函授站(教学点)为主体,做好学员参加成人高考的组织与服务工作。主动向教育厅有关部门汇报我校“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情况及其取得的成效,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政策支持,努力达成“招生专业单设、计划分配单列、录取分数单划”的政策优惠目标。
三、精心部署,抓实“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教学工作
7.教学组织。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全部课程,均应在学制时间2.5年内,分5学期按时完成规定内容的教学任务。成人教育学院、专业所依托学院和有关函授站(教学点)应加强沟通与协调,会同当地组织部门,按照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要求,联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分专业教学进程计划,紧密联系校地双方实际,做好每学期的面授教学安排。各学院要统筹兼顾校内教学科研工作,抽调精兵强将,选派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富有实践经验、熟悉农村工作的师资到一线去授课,并须将“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教学任务的落实,列入当年度的行政工作计划中予以抓紧抓实。
8.教学基本建设。有关单位要根据“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和需要,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积极探索办学规律,制订相应的学籍管理、教务管理、教学评估、学员考勤、考试考查、考风考纪等教学管理制度和文件,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要求,组织编写课程教学大纲,选用适宜的教材。要按步骤、分阶段组织有经验的教师,适时编写“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员专用的自学参考书、辅导资料等,以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效果。条件成熟的地方,还应该大力引进教育信息技术,积极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改造传统的函授教育。
四、加强领导,确保“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9.组织领导。“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在校党委、校行政领导下组织实施。学校专门成立“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领导小组,由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有关部门与教学学院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此外,成人教育学院与各学院相关专业(学科)负责人、函授站(点)负责人以及有关市、县组织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协作联络组,具体从事专业教学的组织实施工作。
10.分工负责。我校成人教育学院负责全校“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的归口、统一管理工作,有关专业所依托的教学学院承担具体的课程教学任务,函授站(教学点)负责学员的日常管理与服务以及必要的教学辅助工作。各市、县组织部门作为当地“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牵头单位或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政策调控、组织协调、指标分配和经费筹措等工作。各学院、函授站(点)和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的沟通与协作机制,通过校地携手、院院配合、院站联动的方式,统筹协调校内外教学科研资源和力量,努力形成“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齐抓共管、持续推进的良好局面。
11.检查督办。学校“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领导小组要不断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进度与质量。各学院、函授站(点)和有关单位要根据工作分工,认真研究和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各项具体工作,切实保证各项任务按时完成。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作的情况交流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形成必要的工作汇报体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推动工程顺利实施,促进工作再上新水平。




友情链接:
Baidu
sogou